9.10.2009

[資訊社會學] Diffusion Theory


為什麼要貼這一個煙火圖呢
跟煙火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煙火就等同於擴散理論(Diffusion Theory)的一樣
當煙火升空的瞬間就是資訊從某一個人開始的傳播
到煙火綻放的瞬間就是資訊的擴散
直到煙火消失的時段就是資訊不斷的擴散
然後火花就越來越小越來越小直到消失
那就是越晚得到資訊的人越沒有用


沒錯~
擴散理論的主旨就是告訴我們
離消息的種子越近越是有它的價值
隨著時間的增長及管道的增加將會使資訊傳的越快越遠
尤其在這網路的時代
很多人在得到資訊的同時已經不是最新的資訊


簡單來說就是一種過程,一項創新事物透過特定溝通管道,於一段時間內,在社會體系中的某些成員間傳播。


而我們身為圖書資訊的人就是要幫大家整理資訊並匯集給大家
但是人的速度永遠趕不上資訊傳播的速度
圖書館雖然有這義務要實行
但總是無法全面的達成所有的項目及效率上的服務
像現今的104人力銀行
圖書館沒有做由他們來做
那由他們來做有真的比較快得到工作機會嗎
我想還是有的
畢竟這平台有它的價值在
但是透過資訊的擴散原理
當別人得到這資訊再放到104時
在這之前他會不會先跟親朋好友講
以及放上去後大家相繼瀏覽
資訊擴散到最後
價值從HERO TO ZERO了...


所以有時候圖資在某些方面不是他們做不到
而是無法盡人意罷了...
不管換誰做都一樣(我覺得啦)








早期一點Elfreda A. Chatman的Diffusion Theory一文所提到的創新(innovation)
指的是一個工作上的資訊
而經過科技不斷的發達後
創新已是現在知識經濟(Knowledge-based Economy)時代裡非常重要的一個名詞
也因為如此擴散理論也逐漸被引用在商業一途上
之後而有全球知名傳播學大師Evereet M. Rogers所發表的Diffusion of innovation一文


擴散理論內容有提到影響創新被採納的五個要素:
(以手機成功原因來舉例)
1.相對優勢 relative advantage
手機的優勢就是縮短了城鄉的差距,即使在偏遠地區都能跟全世界的任何一角落連絡,且在緊急狀況時,也能發會求救的作用。
2.相容性 compatibility
由於手機與家用電話用法差距不大,所以不用花太多時間就很容易上手,故較不易被排斥。
3.複雜性 complexity
手機的複雜性與一般資訊用品相較下,顯得容易許多,與一般電話操作上較無差別。
4.可試性 trialability
就算跟朋友借電話來試打,也是簡易可行的。
5.可觀性 observability
因手機在任何場合皆可使用,故實用性很高。


在創新的擴散一文中則對擴散提出了四大要素:
1.創新 an innovation
也就是上面所提到的那五點。
2.溝通管道 communication through certain channels
創新過程中,運用溝通在個人與團體間進行傳播,其擴散可區分同質性與異質性,最重要的觀念是,雙方對此創新商品的看法可以不一樣(異質性heterophily),但教育程度與程度最好是相同的(同質性homophily),這樣的擴散是最好的。即同質性的個人與團體是推展創新商品暢銷的關鍵多數,當它已成為關鍵多數時,就會影響異質性的人加入。
3.時間 over time
創新決策過程會經歷認知、說服、決策、執行與確認五個階段,在社會體系成員可區分創新者(innovators)、早期採用者(early adoptors)、早期多數者(early majority)、後期多數者(late majority)與落後者(laggards)。
4.社會體系 among the members of a social system over time
體系可區分正式結構(有組織結構的企業與政府機構)與非正式結構(同質性者社群、旅遊達人部落客),其體系的規範也是影響創新擴散的障礙。
引用自:http://blog.udn.com/wiselylin/1785838

看了這麼多其實可以大概了解
創新的擴散是一個社會的過程,一個新觀念經由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而逐漸被採納與革新,
如此的反覆下,也逐漸形成一社會結構的體系。
而人就是生活在這不斷創新的社會結構下,才會不斷的進步,朝向幸福的福祉走。



參考文獻:
1. Diffusion Theory: A Riview and Test of a Conceptual Model in Information Difussion - Elfreda A. Chatman
2.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 Evereet M. Rogers


參考網址:
1. http://usepmulyana.files.wordpress.com/2009/02/diffusion-of-innovation.pdf
2. http://blog.udn.com/wiselylin/178583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此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