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2011

[學術研究]Usability evaluation of E-books


這張圖鄉民肯定非常熟悉,但大家肯定會認為放這文不對題的圖做什.....
今天也不是情人節,想必各位非常納悶了......
其實就衝著有圖書館的三個字而已.....(誤)

在進入主題之前,我想跟各位分享西方 Singles' Awareness Day(SAD) 的概念。
這節日主要是由來自於Mississippi State University的Dustin Barnes所創,用意是為了讓無法參與情人節活動的單身者,能在情人節的後一天,與亦是單身者的朋友們聚會、交換禮物,來慶祝自己還是單身(或是另一種安撫的方式?)。

對我而言,我覺得這個idea很棒!
但說穿了,這根本就是假借Holiday之名,行聯誼之意吧XD
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應該就是這意思了~(別揍我)
圖片來源:Jeffrey's Retreat

回歸正題,之所以會用這張圖,其實是有關連的,請容我後提。(別再揍我了XD)
好啦~讓我們來進入主題吧!

在我們討論電子書的易用性之前,我們要知道傳統的實體書(CB)與數位電子書(EB)之差異:
  • 在翻閱上,CB較易滿足我們的閱讀及實體感受。
  • 在閱讀過程上,CB容易使我們進入閱讀的情境。
  • 在數/重量上,(前者)EB載具可擁有大量的書籍;(後者)EB載具大多都輕於CB。
  • 在典藏上,EB可以數位形式典藏經百載、泛黃古籍。
  • 在流通上,EB可擔知識流通之責,可迅速傳播市區到偏鄉,行推廣閱讀之務。
  • 在取得上,EB沒有時、地限制,不必到書店或圖館館購買或借閱。
  • 在空間上,EB可以替圖書館、書房,節省許多空間。(暫不含書店)
  • 在環保上,EB可以拯救亞馬遜................(真的嗎?)
從以上可以得知,CB的優勢取決於閱讀習慣in childhood

主要因素可能是:
我們仍處於在過渡的數位化時代,從小仍處於以實體書為主的環境下千錘百鍊。
ps.這邊的我們很難界定,我想大概可從生於電腦普及的時候算起。

以我20來歲的青年來說,第一次接觸電腦都是小5的事情了。
所以對於未來的孩童來說,隨著數位的普及,在閱讀的體驗、表現上,只會越來越習慣、熟悉且優異,但這一切要看數位的環境發展有多快、有多完整。

反觀EB的優勢,除了以上幾個觀點外,此篇文章也提到電子書的正負面:
  • 正面:從典藏性、轉換性、流通性、及取得性,這四個不同觀點是電子書優於實體書的部分。另外,學者Cox指出電子書可以有效率的支持並解決學術上的事務,如時間上的節省、共同線上參考的加值、動態的呈現書籍,以及符合成本效益的館藏管理。
  • 負面:只要沒有電源跟電腦就無法閱讀,這樣的低效率難以取代書籍;另有學者Carlson指出搜尋這功能是電子書使用者所詬病的。
我想這邊,敝人可能還需補充一個負面:要有wireless的環境下阿!!!

到這為止,想必各位已經有了一些概念,或是耳濡目染了.......
總之,有很多面向可以去剖析,畢竟東西都一體兩面,適者生存。

好,接下來,此文又繼續了提到:
  • 多數的研究都在調查傳統與數位閱讀表現的差異。
  • 這些差異通常這幾個項目去調查,有:閱讀速度精確度理解度(眼睛、精神)疲勞度,以及書籍的呈現,都是用來評估閱讀的整體表現
當然以上過去的這些調查都是以英文內容作為實驗。

接著就提到中、英文系統構造的不同,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知識補充。
這需要有文字學的概念,且可以從這角度去協助電子書的設計。
可見電子書結合了多少領域,而不是單一硬體業者或軟體業者等等想投入就可做到完整的,很多東西是需要軟硬的結合,才能做出既硬又軟的最佳彈性阿~
要呈現一個完美的電子書,各方人馬都要有!

在提到內文前,先看看圖片位置與閱讀走向對閱讀視線的不對稱影響"提到的一小段內文做補充,有興趣可去檢索該文:
  • 閱讀文字訊息時,眼球會沿著一行行的文字作上下或左右的移動,並伴隨著輪流進行的眼球跳躍動作(saccade)及眼球凝視停頓(fixation)動作。觀看圖片時也有凝視與跳躍相間的行為,但是閱讀文字的跳躍幅度與平均凝視時間比觀看圖片時要小而短,而且閱讀文字時的視線動向有由左至右、由上至下的規律可尋,觀看圖片時就沒有此類規律了(唐大崙、莊賢智,2005)。
近期有載到最新的有關Eye-movement文章,待我看完若相關再做補充或更新。

以下是文內提到的:
  • However, a Chinese character has its own meaning, formation and figure characteristics. When reading Chinese from left-to-right, the region of effective vision covers 1 character to the left of fixation to 2–3 characters to the right of fixation. 
  • But in English reading, the region extends 3–4 letters to the left of fixation to about 14–15 letters to the right of fixation. 
此外,對閱讀中文而言,平均凝視的範圍大約是2.6個字體;相對的,英文而言,大約是78個字母。而且通常電子書的中文閱讀之效率是很差的,依然不清楚,甚至需要多次查詢。

所謂的中文效率差,我想可能與他所進行的實驗載具有關。由於研究方法的章節未提,故無法確切得知是哪一款(09年能呈現中文的,應該也只有那幾款),但從圖上可以看出文本套入機型的呈現樣貌,大概可以瞭解為什閱讀效率是很差的.....

以上的資訊,您可以自行做個實驗,似乎好像就真的只接受這麼一點範圍?!



Results and discussion
  由於他的研究設計上,提到兩個獨立變量:書的形式(電子書、實體書)及性別(男、女)。故除了研究閱讀表現眼睛疲勞度外,也有性別影響
  • 閱讀表現
  閱讀實體書的平均時間約為3062.2s,精確度為87.8%;閱讀電子書的時間為3240.6s,準確讀為88.2%
→ 儘管以上這數據沒有明顯的呈現在閱讀表現上,但閱讀效率實體書仍略高於電子書。這可能歸因於電子書面版所帶來的對比度與清晰度的關係,而且多數的讀者至今仍習慣用實體書。
  • 眼睛疲勞度

  提到書的類型確實影響眼睛疲勞度。讀完實體書後的閃光融合閾值平均降為(reduction)1.59Hz,讀完電子書後的閃光融合閾值平均降為2.52Hz
→ 從這數值可以看出,讀實體書對眼睛的疲勞度低於電子書。這主要歸因於亮度對比度,如果能有較低的亮度對比度,可以減少眼睛疲勞度。
  在性別上,男性閱讀實體書的閃光融合閾值降為2.09Hz,女性降為1.09Hz;男性閱讀電子書的閃光融合閾值降為3.07Hz,女性降為1.98Hz
→ 可得知女性不易眼睛疲勞,也應證了男性比女性需較多的時間在閱讀上。


何謂『閃光融合閾值』(Critical Flicker Fusion; CFF)
Ans. 讓眼睛注視一斷斷續續的閃爍光源,然後慢慢提高閃爍光源之閃爍頻率,直到受試者感覺閃爍光源不再閃爍,好像連續光一樣,這種由閃爍光到連續光之臨界點,稱之為閃光融合閾值。閃光融合閾值隨著眼睛疲勞的程度而有所變動,故可由閃光融合閾值,測定眼睛疲勞的程度。因為閃光融合閾值之操作容易,所以常用來評估工作疲勞的程度(劉恩誠等6位,年代未知)

這樣大家大概可以知道為什要放閃光圖了吧......XD
  • 性別影響
  男性平均閱讀實體書之時間為3239.9s,精確度為88.4%;女性平均閱讀實體書之時間為2884.4s,精確度為87.2%
→ 男性閱讀實體書之時間上比女性多花了12.3%的時間,但閱讀精確度上是差不多的。
  男性平均閱讀電子書之時間為3356.6s,精確度為86.2%;女性平均閱讀電子書之時間為3124.6s,精確度為90.2%
→ 男性閱讀電子書之時間上比女性多花了7.4%的時間,且閱讀精確度亦低於女生4%
Conclusion
這個研究主要評估實體書與電子書的易用性,研究結果帶來以下幾個重點:
  1. 閱讀電子書易給眼睛負擔,歸因於電子書螢幕較低的對比度及解析度。
  2. 閱讀效率上,實體書仍優於電子書,歸因於從小閱讀習慣的養成,以及使用實體書次數上仍高於電子書。
  3. 另外,在這兩種書的類型上,強調女性有最佳的閱讀效率及表現。


我想前兩點不用我再多說了~
關於最後一點,我想了想,也許是因為人類不斷的演化與進化的結果吧。



參考網址:

參考文獻:
1. Yen-Yu Kang, Mao-Jiun J. Wang, Rungtai Lin (2009). Usability evaluation of E-books. Journal of Display, 30, 49-5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此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