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2010

[數位內容行銷][課後心得]出版業面臨的數位衝擊



圖片來源:阿凡達

今天的演講者請來的是貓頭鷹出版社社長暨老貓學出版部落格站長-陳穎青先生,所演講的主題是『出版業面對的數位衝擊』。一般來說,只要探討到出版業的數位衝擊,大家都會認為話題都圍繞在電子書,是電子書讓現在的出版造成極大的衝擊,但演講者一開始就開宗明義講說:「電子書只是數位出版的一部分,而非整個衝擊的主要問題!」


一開始的簡報就用阿凡達的背景,把阿凡達這部地球人要生存甚至征服這潘朵拉星球的背景經過用來比喻現在的出版業所面臨的數位衝擊。會用潘朵拉星球來譬喻是因為,如果地球人要進入潘朵拉星自在的生活,不用透過氧氣罩活動,要做一件事就是要變成阿凡達。這也告訴我們要如何定義自己?









舉例了音樂/盜版音樂產業的產值變化是在下滑的,這表示什麼?是感覺好像大家都不聽音樂了嗎,但這與我們現在的世界相違背的。從去年新聞局的統計數據圖可以看出穩定出書的出版社減少,可是台灣有八千家出版社登記,得知每年新書量連許兩年下滑。顯然紙張書市場正在衰退,所以亦代表圖書業是黃昏市場?  


從書的媒介淵源講起,從古代的龜殼→竹簡→紙→數位(副本效率非常高),我們發現什麼?




我們發現記載的量增加了




那問自己消滅的是什麼?沒有消滅的是什麼?
我想沒消滅的是內容,消滅的是載體吧。還提到過去的英漢辭典及百科全書現在變成線上的Google及Wiki取而代之,而演變成一個學富五車的梁實秋打不過一個外表強眼的電子辭典的笑話。


但網路有個致命缺點,就是容易忘記原本的目的,而被link帶著走。只有紙張書才能讓你專心,融入到情境裡去。那這樣子出版社該怎麼做?好兩難!或許我們要先問自己:「我的書服務的是什麼?讀者需求到底是什麼?」,演講者甚至提出「從服務供應商的角度看產業」這概念。這裡所定義的服務供應商,其實所提供的是內容。例如:圖鑑書(工具書),現在衰退不是很嚴重,不同於字典、百科。目前圖鑑的查詢效率還不會超過紙張書,原因是現在搜尋引擎的技術還是關鍵字查詢。知道這個利基,我們就朝這個內容去做。所以出版業者要環視現在的出版環境,熟知讀者的需求,敏銳的嗅出讀者縮需要的內容是什麼,才是出版業著朝服務供應商的生存方式。


最後,在問問題的時間時,有個話題是之前大家曾探討過,就是常常會碰到「問一個館員自己的孩子現就學階段需要怎樣的書時,館員總是答不出來,讀者亦得不到內容。」身為圖資的學生我們也很納悶,這不是我們的領域跟飯碗嗎?為什麼跟書有關的問題,我們會答不出來呢?演講者講到一個重點:「館員與書店老闆的差別就在於"業績",這是有正向回饋的,建議越多有可能購買越多,回饋的金額越多。」


甚至繼續丟回一個問題給我們:「對於圖書館員的正向環節哪裡斷掉?」


他接著說:「圖書館員如果需求提出不好,跟他的館員生涯沒有關聯,那就沒有必要改進他的建議品質,如果要有影響,就需要設立一個機制。」就像Plurk的Karma值一樣,利用積分的機制去衝這數值。讓付出跟回饋之間產生激勵的循環!這也是我今天所學到的一課。






資料來源: 1. 出版業面對的數位衝擊.ppt - 陳穎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此網誌